我的梅州客家老乡李庆之,国际关系博士,1988年潜伏42载,今日为您骄傲致敬

梅州 更新于:2025-05-30 22:59
  • 小翼翼哪吒妈妈
    我的梅州客家老乡,为您骄傲向您致敬散人李庆之国际关系博士

    1988年,潜伏了42年的地下党踏上了从台湾回大陆的游轮,一下船他便一刻不停歇地赶往老家,让他吃惊的是,年迈的妻子已经儿孙满堂!他本想默默离去,妻子的话却让他老泪纵横,与妻子紧紧相拥。 谢汉光的故事从1917年开始。他出生在广东丰顺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家里连温饱都成问题。但他从小就聪明好学,靠着乡亲们的接济读完了小学。1938年,他考进广西大学农学院森林系,那是他第一次走出小山村。大学里,他接触到了共产主义思想,觉得这才是救国救民的路。1945年,他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了革命生涯。 1946年,组织派他去台湾潜伏。他表面上是林业试验所的技术员,实际上却在暗中联系进步人士,传递情报。那时候,台湾的局势很乱,他每天都得小心翼翼,生怕暴露身份。1950年,情况突然恶化,一个叛徒出卖了地下网络,好几个同志被捕。谢汉光侥幸逃脱,跑到台东山区,改名叶依奎,藏身在一个畲族村子里。从此,他跟外界断了联系,也跟家里失去了音讯。 在山里,他靠着大学学的农业知识活了下来。他教村民改良土壤,种些耐寒的作物,日子虽然苦,但村民们很感激他。他心里却一直放不下来大陆的家人。每到春节,他就找块木头,刻上儿子的名字,算是给自己一点安慰。他不知道妻子曾秀萍怎么样了,也不知道儿子是不是还活着。这种牵挂,像根刺一样扎在他心里,拔不出来。 这样的日子过了38年。1988年,两岸关系缓和,他终于等到了回大陆的机会。他收拾好行李,登上回乡的游轮。船上,他翻来覆去睡不着,满脑子都是家人的影子。42年了,他甚至不敢想象还能不能见到妻子。船一靠岸,他顾不上休息,直奔丰顺县老家。 到了村口,他远远就看见自家的小院。院子里有个白发老太太在忙活,旁边还有几个小孩跑来跑去。他走近一看,老太太瘦得皮包骨,满脸皱纹,但那双眼睛他永远忘不了——是曾秀萍。院子里还有两个中年人,一个抱着孩子,正好奇地看着他。他认出那是儿子谢定文,岁月已经把他变得满脸沧桑。谢汉光站在门口,腿像灌了铅,眼前的景象让他既欣慰又难受。妻子一个人撑起了这个家,儿孙满堂,生活过得有声有色。可他觉得自己像个外人,忍不住想转身走开。 就在这时,曾秀萍放下手里的东西,走过来盯着他看了半天。她认出了他,眼泪止不住地流。谢汉光再也绷不住,抱着妻子哭得像个孩子。重逢后,谢家人围在一起,聊起这些年的经历。他拿出在台湾刻的木牌,一块块摆在桌上,每块木牌上都有儿子的名字。曾秀萍则找出个旧册子,里面夹着他的党员证,虽然破旧,但那是他们共同的记忆。村里人听说他回来,纷纷上门看望,带点自家种的菜和水果,屋里满是人,热闹得像过年。 不过,回来的日子也不是一帆风顺。因为时间太久,档案早就找不下了,他只能拿每月20块钱的补助,日子过得紧巴巴。他不甘心,晚上就着油灯给组织写信,把在台湾的经历写得清清楚楚,一封接一封寄出去。1993年,他找到在汕头的老战友陈仲豪。两人见面时都老得认不下了,陈仲豪拍着他的肩膀,说一定帮他把情况反映上去。1994年,组织终于查清了他的身份,恢复了他的党籍,还补办了离休手续。那天,他在镇政府接过证书,手抖得厉害。有了保障,他和曾秀萍搬回老宅,院子里种上菜,孙子们的笑声成了他最大的安慰。 适应大陆的生活对谢汉光来说挺难。42年的分离,村里都变了样,新修的水泥路、高楼大厦,还有家里那些电器,他都用不惯。儿孙们耐心地教他开灯、听收音机,还缠着他讲过去的事。他就坐在院子里,说起在台湾躲追捕的日子,讲跟畲族村民一起干活的点滴,孩子们听得眼睛都亮了。 后来,他常被请到学校和村委会讲革命故事。他声音虽老,但讲起那段岁月还是很有力,总叮嘱年轻人要珍惜现在的日子。1996年,他病倒了,躺在床上拉着儿子的手,说要把自己的旧眼镜和铜烟锅捐出去,让后人记住那段历史。那年,他去世了,享年80岁。家人按他的遗愿,把东西送到了潮州市博物馆。

    imgarr
    举报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