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舞狮文化是中国民间艺术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以下是关于舞狮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几个方面:
### 传承
1. "历史传承":舞狮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南北朝时期开始就有舞狮活动的记载。通过代代相传,舞狮技艺得以保留和发扬。
2. "民间习俗":舞狮活动在许多地方的传统节日和庆典中扮演重要角色,如春节、元宵节等,成为民间习俗的一部分。
3. "教育传承":通过学校教育、民间艺术团体和非遗传承人的培养,舞狮技艺得以系统地传授给新一代。
4. "记录与出版":通过影像资料、书籍、论文等形式,记录舞狮的历史、技艺和表演,便于后人学习和研究。
### 发展
1. "创新表演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舞狮表演形式不断创新,如加入现代舞蹈元素、结合高科技手段等,以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
2. "跨界合作":舞狮与其他艺术形式如戏曲、武术、杂技等进行跨界合作,创造出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3. "国际交流":舞狮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通过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如国际艺术节、文化交流活动等,传播到世界各地。
4. "旅游文化":舞狮成为旅游景点的一部分,吸引游客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举报 -
舞狮
基本信息
中文名:舞狮
外文名:Lion Dance
别名:太平乐
类别:传统民间艺术
起源时间:南狮(五代十国);北狮(南北朝)
起源地:中国
代表人物:黄钦添,邓明华,杨敬伟等
主要比赛:世界龙狮锦标赛、中国龙狮公开赛等
古时称“太平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开展的体育项目 ,也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
舞狮有南北之分,南狮又称醒狮,而北狮则分为“文狮”和“武狮” 。舞狮起源于东汉汉章帝时期, 唐朝时,舞狮运动主要以狮舞的形式作为宫廷娱乐节目供皇帝欣赏,地位极高 。五代十国之后,随着中原移民的南迁,舞狮文化传入岭南地区 。舞狮活动也广泛流传于海外华人社区,有华人之处,必有舞狮,这成为了扬民族之威、立中国之魂的重要仪式,以及海外同胞认祖归宗的文化桥梁,其文化价值和影响十分深远 。
舞狮的最高组织机构为国际龙狮运动联合会,1995年成立,总部位于中国北京 ;中国的舞狮官方组织为中国龙狮运动协会,1995年成立,总部位于中国北京 。
2024年6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马来西亚政府关于深化提升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共建中马命运共同体的联合声明:两国同意联合申请将“舞狮”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双方赞许“舞狮”成为两国共享的历史文化,将共同保护该文化遗产 。
南北区别
外观造型
北狮以写实为基础,造型酷似真狮,狮头较为简单,全身披金黄色毛;舞狮者的裤子、鞋都会披上毛,看起来就像是惟妙惟肖的狮子,狮头上有红结者为雄狮,有绿结者为雌性。
南狮造型威猛且更富浪漫主义气息。狮头以戏曲面谱作鉴,色彩艳丽,制造考究,眼嘴可动。南狮的狮头还有一只角,传闻以前还用铁做,以应付舞狮时经常出现的武斗。传统南狮狮头有“刘备”“关羽”“张飞”之分。三种狮头,不仅颜色、装饰不同,而且舞法根据三者的性格而异。南狮除外形不同外,尚有性格不同。白须狮舞法幅度不宽,花色品种不多,但沉着刚健,威严有力,民间称为“刘备狮”。黑须红面狮,人称“关公狮”,舞姿勇猛而雄伟,气概非凡。灰白胡须狮,动作粗犷好战,俗称“张飞狮”。
表演形式
南狮表演注重“传神写照”,同武术相结合,着重威猛迅捷,灵敏捷,刚柔相济。正因如此,南狮的舞动动作比北狮的动作丰富许多:舞动造型有起势、常态、奋起、疑进、抓痒、迎宾、施礼、惊跃、审视、酣睡、出洞、发威、过山、上楼台等;舞动中还要表现狮子喜、怒、哀、乐、动、静、惊、疑等八种神态,以采青为己任,随着锣鼓的节奏,历尽艰险取得胜利。北狮重模仿,表演力求惟妙惟肖,较为接近杂耍。动作方面,北狮舞动多以扑、跌、翻、滚、跳跃、擦痒等动作为主。一般雌雄成对出现,有时一对北狮会配一对小北狮,小狮戏大狮,大狮弄小狮,尽显天伦之乐。北狮中,两人合作扮成的大狮子称“太狮”,由一人头戴狮头面具,身披狮皮扮成小狮子,称“少狮”;手持绣球逗引狮子的人称“引狮郎”,不但要求有英雄气概,还要有良好的武功,能表演“前空翻过狮子”、“后空翻上高桌”“云里翻下梅花桩”等特技动作,引狮郎与狮子默契配合,形成北方舞狮的一个重要特征。
比赛场地
舞龙舞狮的竞赛场地为边长20米的正方形场地(特殊情况,最小面积不得小于边长18米的正方形),要求地面平整、清洁。场地边线宽0.05米,边线内为比赛场地。边线周围至少有1米宽的无障碍区,舞狮竞赛场地上空从地面量起,至少有8米的无障碍空间 [28];南狮还要求比赛场地应是木板或铺设地毯 。
比赛器材
南狮:狮头、狮被
狮头正面宽不小于0.55米,高不小于0.5米,长不小于0.7米,要求大小匀称、协调。
桩阵:
桩阵的高度最高不得超过3米,最低不低于0.5米,其中半数桩柱高度必须达到2米,桩顶脚踏圆盘直径不超过0.38米(含保护圈垫),桩阵长度不得超过15米,最短不小于10米(含曲线计算),宽度不得超过1.5米,不能小于0.5米。
其他:大会提供公用比赛器材,也可以在规定的公用器材中更换一组自备的器材,但必须保证安全并符合规则的要求,经大会批准后使用。传统项目的器材应简易,高度不得超过2米,长度不得超过10米;任何陶瓷、瓷器不得特制;不许以任何危险易燃物品、生禽动物作为器材摆设。另传统项目以及少年组、儿童组竞赛器材可由主办单位在竞赛规程中规定 。
北狮:引球
自选套路、规定套路引狮员的规定球体直径不少于0.3米,颜色、图案不限。传统套路引狮员的引球形式不限,但要结合套路主题,以规范美观为主,体现文化特色,经裁判长审核同意后方可使用。
狮头:形象逼真,除装饰,狮头正面高不小于0.46米,宽不小于0.56米,前后长不小于0.66米,颈部不少于5个铃铛,铃铛直径不小于0.05米。
狮被:狮被为包身覆盖形,狮毛均匀得体,两狮颜色要有区别或有不同标志;狮衣、狮裤应为狮子的肢体(即狮子的前后腿)服饰,要与狮被一致;狮鞋应有狮爪型面覆盖;要求狮头、狮被、狮衣、狮裤、狮鞋大小匀称、色彩协调。
方桌:方桌宽1.5米,高0.8米;高台(多层方桌)高度最高不超过3米,最低(两层)不低于1.6米。
其他:自选套路的方桌、条案等器材不得添加装饰物;其他器材,如大球、桩阵、条案等以规范美观为主,体现文化特色。凡器材不符合规定者,不准参加比赛 。
竞赛类别播报
自选套路
南狮
南狮运动是利用人体多种姿态和狮头、狮尾双人配合,在行进动态和静态造型变化中将力度、幅度、速度、耐力等糅于南狮技巧中,完成各种高难度动作,或动或静,组成优美形象的狮雕塑,表现狮子的勇猛剽悍、顽皮活泼等习性 。
套路编排要求内容丰富,构思巧妙,结构新颖,风格别致。南狮技巧难度、创新动作是借助器械的设计来演绎,表达山、岭、岩、谷、溪、涧、水、桥、洞等意境,展现狮子喜、怒、醉、睡、醒、动、静、惊、疑、怕、寻、探、望、戏和翻、滚、卧、闪、腾、扑、跃、戏、跳等传统南狮的形式;动作与鼓乐伴奏和谐一致;整个套路既要有观赏价值,又要有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作用。
北狮
北狮运动是利用人体的各种动作,通过两人配合,表现狮子各种形态的一种体育活动。在北狮套路演练的过程中,通过完成各种高难度动作,利用狮子的形神表现以及和引狮员的配合,组成各种优美的狮子造型,表现出狮子的勇猛剽悍、顽皮活泼等习性。
套路编排要求双狮演练的内容丰富,构思巧妙,结构新颖,风格别致。北狮技巧难度、创新动作要借助器材的设计来演绎,表达出山、水、桥、洞等意境,通过狮子的急、怕、惊、美等神态动作以及高举、滚翻等形态动作来表现出整套的主题与故事情节,动作与音乐、鼓乐伴奏要和谐一致,整个套路的编排要体现出双狮与引狮员的配合紧密协调,不得出现单狮停顿休息、情节脱离主题等现象,既要有观赏价值,同时又要有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作用。
规定套路
规定套路是根据舞狮技术发展的方向,所选定的具有代表性的舞狮基础动作和技巧动作,经过精心编排的套路;其动作规格、顺序、方向、行动路线均不得改变,比赛时使用大会提供的公用器材(南狮使用公用桩阵,北狮使用公用方桌),参加规定套路比赛的队员与自选套路一致,不得替换 。
传统项目
南狮
传统南狮是一项综合性的人体运动。狮头、狮尾两人充分运用人体多种姿态,在或动或静中将力度、形神及传统舞狮艺术等揉合于南狮中,逼真地演绎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姿态,表现狮子雄壮威武、豪放粗犷、顽皮活泼、谨慎多疑等习性。
传统南狮套路编排要求:
传统南狮,首重采青,青、阵(主题)的种类繁多,内容丰富,要求以每个不同套路的不同内容主题,按传统舞法(基本规律、逻辑、程序)进行,借助简易器材,摆设抽象性的山、岭、岩、谷、溪、涧、水、桥、洞、井、塔、车、羊、鱼、虾、蟹、龟、蛇、蝎、蜂、蜘蛛、蜈蚣、鸟、雀等景和物,演绎和表现狮子喜、怒、醉、睡、醒、动、静、惊、疑、怕、寻、见、探、望、戏和翻、滚、卧、闪、腾、扑、跃、跳、起、伏、坐、蹲、咬、舔等形神姿态。合理地展现狮子擦脚、搔痒、洗面、挖耳、伸腰、出洞、入洞、出林、追蜂、扑蝶、望月、惊天、照水、戏水、饮水、抹嘴、弄须、刷牙、擦眼、咬虱等传统的狮性形式,鼓点要圆活,轻、重、快、慢有序,配合准确,动作与传统的鼓乐伴奏和谐一致,使整个套路既要有观赏价值,又要有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和继承传统特色的作用 。
北狮
北狮每支运动队人员限定为16人,其中领队1人,教练员1人,传统北狮比赛,场上群狮最多不超过6只,不少于3只。传统北狮比赛,按竞赛类型分为三狮赛和群狮赛(4至6只)。比赛器材自备,必须保证安全并符合规则的要求 。
技能项目
抽签项目
抽签项目是指在临场比赛前,抽取规定动作签,即时编成组合(南狮为组合动作签),完成规定数量,计算用时多少,是检验舞狮队专项技术组合能力、基本技能以及素质的一种竞赛项目 [33]。
竞速项目
竞速项目是运动队用娴熟的技术,规范的标准(南狮以采高青低青为主题),以最快的速度,在规定的场地内,完成规定的舞狮竞赛内容与动作数量;是检验舞狮队专项技术、身体素质和舞狮技能水平的一种竞赛项目 。
障碍项目
障碍项目是指参赛队以娴熟技术,南狮队通过狮头狮尾的密切配合,穿过或跃过场内所设各类青阵;北狮队利用北狮的飞跃、滚翻等娴熟技术动作,以跳跃、穿绕等形式,通过场内所设计的器材和障碍物,完成特定竞赛内容的一种竞赛项目。
海外传播
随着中国的国力不断增强和国际影响力扩大,全球华人在世界各地以舞狮为代表的文化活动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春节期间,美国纽约、芝加哥、英国伦敦、缅 甸仰光、南非开普敦、意大利普拉托、法国巴黎、加拿大多伦多、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等国家和地区的城市,以及国际组织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都会举办各种庆祝活动,包括舞龙舞狮、贴春联等。一些国家如加拿大和巴西还会发行春节纪念邮票,而美国纽约和巴西累西腓市更是将春节定为法定节日。此外,东亚国家如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国家如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和缅 甸等,在重大节日中也会举办舞狮活动。在中国传统农历新年期间,海外各地的博物馆更是纷纷推出丰富多彩的舞狮主题庆祝活动 。
衍生作品
诗词
白居易在《西凉伎》中提到: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贴齿 。
毛泽东在看舞狮时作《儿歌·应舞狮》:狮子眼鼓鼓,擦菜子煮豆腐。酒放热气烧,肉放烂些煮 。
文学作品
奇伟 、山河的《小和尚找狮子》、曾应枫的《舞动南方》、黄继坚的《狮舞花开》等。
剧目
2018年广州歌舞剧院创作的中国第一部以国家非遗项目“广东醒狮”为主题的大型舞剧《醒·狮》,获得中国舞蹈最高奖 “荷花奖” ,在各地演出广受欢迎 。
2020年河北省沧州市沧县刘吉舞狮团联手天津电视台,共创舞台剧《沧州狮魂》。
民间传说
佛祖说
据传,很久以前山区居民一直受到一只凶猛的狮子的威胁,他们无法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他们决定向佛祖祈求帮助。佛祖听闻后心怀慈悲,亲自下凡前往山区引领狮子离开,使居民们能够恢复平静生活。这个古老的传说在后来的舞狮运动中得到了体现,尤其是南方的舞狮表演中。表演中出现一个“大头佛”角色,它象征着佛祖的智慧和力量,引导着舞狮的动作。这一情节象征着佛祖的到来和带领狮子离开,寓意着和平与团结。这个传说通过舞狮运动的传承,不仅使人们能够欣赏到精彩的表演,而且传达了人们对智慧与和平的向往。这样的传说故事不仅丰富了文化,也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勇于寻求解决办法,并信仰着善良和智慧的力量 。
武功说
相传在古代华夏民族的发源地,有一片山区,这里居住着一只凶猛的狮子。狮子经常出没于周围的村庄,给村民们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伤害了他们养的牲畜,并威胁着村民们的安全。为了摆脱狮子的威胁,村民们决定学习武术,希望能够捕杀这只凶猛的狮子。经过艰苦的训练与努力,他们终于掌握了绝世的武技,并成功击败了狮子。为了纪念这壮举,村民们创作了以狮子为模仿的舞蹈,以展示英勇的战斗精神。这个传说中所蕴含的勇敢和团结精神在后来的舞蹈表演中得到了体现,特别是在舞狮的艺术形式中。舞狮表演中的动作和姿态模仿了狮子的形态,将村民们的英勇事迹展现出来。这样的表演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承载着对祖先智慧和勇气的敬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传说的故事得以保留并传承至今,激励着人们勇于面对挑战。它传达了团结合作的价值观,强调了智慧和勇气在克服困难中的重要性。这样的故事丰富了华夏民族的文化遗产,也成为人们对勇气和团结的永恒追求的象征。
联合申遗
2024年6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马来西亚政府关于深化提升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共建中马命运共同体的联合声明:两国同意联合申请将“舞狮”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双方赞许“舞狮”成为两国共享的历史文化,将共同保护该文化遗产。
举报 -
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