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市集、品美食超尽兴!梅州院士广场两大活动续航两月,随时打卡

梅州 更新于:2025-10-07 10:58
  • 我的故事没有酒a

    院士广场把柚子玩成股票,两个月不停盘,梅州这次想割谁的韭菜?

    10月1日到11月30日,院士广场天天摆摊,卖的不是柚子,是“金柚啤酒”“柚子橘红饮”,连柚子皮都被画上围龙屋拿去加价。

    30万亩果园、50亿元年产值,数字挂在背景板,现场真正掏钱的是外地车牌。

    梅州把农产品升级故事讲给游客听,游客把钱包打开让梅州数,谁赚谁亏,一目了然。

    “围龙烟火”夜里开灯,无人机上天,盐焗鸡换成芝士榴莲,大埔笋粄旁边站着手打柠檬茶。

    非遗传承人现场捏笋粄,一分钟包六个,每个卖15元,一天卖三百个,4500元到手,比他在镇上开店一周还多。

    摊位租金免了,电费掏,非遗成了打卡道具,文化局拿到“夜间经济同比增长25%”的报表,两边都笑,没人问传承人明年还能不能再来。

    院士广场周边四十家餐饮店国庆营业额涨四成,房租跟着涨。

    房东贴出告示:明年租金一次性付清,不议价。

    游客拍照片发短视频,点赞十万,店铺老板算完账发现多卖的钱刚好抵房租,等于白忙。

    拿到流量,房东拿到现金,老板拿到吆喝,三轮车上运走的厨余多了一倍,清洁工加班工资还没批下来。

    活动官宣“持续两个月”,真正保鲜期只有周末五天。

    周一到周五摊位关一半,剩下一半卖冷锅串串,摊主坐在折叠椅上打手机游戏。

    工作人员说“常态化”,翻译过来就是“看人流脸色吃饭”。

    元旦春节继续办,名字换成“客家年货节”,货还是那些货,换标签比换产品快,梅州学会了直播带货的套路:先喊“家人”,再喊“上车”。

    30万亩柚子挂在山上,出口东南亚听起来豪气,其实去年越南边贸关口压车七天,柚子烂一半,果农把价格从三块压到一块二,求代办收。

    现场卖的金柚啤酒,罐身印着英文,厂家说“出口转内销”,啤酒里柚子汁含量3%,剩下的就是水、麦芽、糖浆,成本一瓶一块八,卖九块,毛利四百,比卖鲜果轻省多了。

    游客喝完拍照,没人追究果汁含量,文件里这就算“深加工增值”。

    文旅局官网放出后续计划:围龙屋灯光秀、年货节、元宵鱼灯,排期满满。

    文件最后一行小字“引入社会资本”,翻译过来就是“财政不再兜底”。

    企业掏钱要看回报率,回报率看人流,人流看短视频热度,热度靠下一个热点。

    一旦无人机秀看腻,灯光秀断电,广场只剩一地彩带,风一吹,缠住脚踝,像无声的账单。

    两个月打卡期,本地人去过一次就够。

    周末带孩子逛,孩子只惦记15元一杯的柠檬茶,喝完回家写作业,家长朋友圈发九图,定位院士广场,配文“支持家乡”。

    点赞的都在广州深圳,真正掏钱的人不在梅州,梅州只是把城市客厅临时租给外地好奇心,租期截止11月30日,之后广场喷泉关闭,留下一地油渍,等明年国庆再翻新。

    你说两个月够把柚子卖成黄金,还是够把游客练成回头客?

    举报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